“银行柜员被智能终端取代、量化交易算法碾压人工决策、风控模型依赖机器学习……”人工智能(AI)正以颠覆性姿态重塑金融行业。一位从业十年的银行中层曾坦言:“每天开会讨论‘AI+金融’,我却连Python代码都看不懂,转型的无力感像悬在头顶的剑。”你是否也面临这样的困境?——懂业务却缺技术,想转型却无路径,在金融科技浪潮中进退两难。
“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”面对AI技术对金融行业的渗透,与其被动焦虑,不如主动掌握“技术+金融”的复合能力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在职研究生(金融科技方向),正是为化解这一矛盾而生。课程依托金融学科优势,将AI技术与金融实务深度融合,帮助学员从“工具使用者”进阶为“规则制定者”。
痛点:非技术背景学员常对算法、数据分析望而生畏。
课程破局:
阶梯式课程设计:从《金融科技理论与实践》入门,掌握数据分析与算法逻辑;进阶至《区块链技术与应用》,学习AI在供应链金融等场景的应用。
案例导向教学:以“智能投顾”“区块链支付”等真实场景为案例,拆解技术逻辑与业务落地方案。
痛点:技术热潮下,金融人难辨“真需求”与“伪概念”。
课程破局:
政策导向课程:结合《金融科技发展规划(2025-2030年)》,开设《数字金融》等课程,紧扣央行对“稳妥推进法定数字货币研发”的部署。
细分赛道聚焦:选修模块涵盖“金融科技”“区块链技术”等专题,直击支付科技、绿色金融等国家战略领域需求。
痛点:在职学习时间碎片化,担心课程“纸上谈兵”。
课程破局:
弹性学制+双轨教学:1.5-2年灵活学制,周末面授与线上直播结合,支持课程回看。
实战资源加持:北京班提供金融热点专题讲座,深圳班学员可参与金融实验室模拟交易。
国家战略驱动: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“开展‘人工智能+’行动”,教育部同步推动“人工智能+X”复合人才培养。外经贸课程设置直接响应政策,培养“既懂金融业务,又通技术逻辑”的交叉型人才。
地方产业布局:北京市《“十四五”金融业发展规划》将金融科技列为重点发展领域,明确“支持高校建设产学研协同平台”。外经贸与百度金融、昆仑银行等企业的定制化合作项目,为学员提供实战出口。
“未来已来,唯变不变。”2025级金融科技方向仅余20个补录名额,AI不是淘汰你的对手,而是放大价值的杠杆。
点击“在线咨询”,获取1V1职业规划与选课方案!外经贸教务团队将根据你的从业背景,定制“金融+AI”能力提升路径,助你在薪酬谈判、岗位竞聘中占据主动权。